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绝句漫兴糁径杨花
1、这是盛夏再平常不过的一天,就连那满满的满足和快乐,都是因为琐碎和平常。
2、这样好的天气,适合出门,适合偷拍,适合与你,携手同行。
3、与天斗,其乐无穷。与地斗,其乐无穷。与boss斗,其傻无比。
4、以琛,我居然一点也不难过,我以为我说起这些会很难过的。
5、不是早就知道了吗,这天下之大,竟没有一个没有以琛的地方。
6、她恰好一片笋在嘴里,却再也尝不出那股鲜甜,咽下去,像以琛说的,有股怪味道。
7、我从来没有招惹你,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?既然招惹了,为什么半途而废?
8、习惯难受,习惯思念,习惯等你,可是却一直没有习惯看不到你。
9、于是在这个人群满满的偌大都市,我们以同样的心情固执的孤单着。
10、世上美丽的情诗有很多很多,但是最幸福的一定是这一句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11、这世上必有一个人,会和她不离不弃荣辱与共。只是不够幸运,而不是他不存在。
12、原来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事,只要一瞬间,对一个人的喜欢就能到达顶点。
13、默笙把自己的衣服挂在他的旁边,然后傻傻地看着,突然就想微笑。却又心痛。
14、因为他已经是如此的累。如此的,迫不及待想要幸福。
15、不要依赖别人,是你还有人可以依赖的时候才说得出来的。
16、其实他何尝不是疲惫万分,只是他太需要这种忙碌。
17、如果三年后你注定要成为我女朋友,我何不提早行使我的权利呢?
18、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痊愈,如我;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腐烂,如他。
19、既然我找不到你,只好站在显眼的地方让你找到了。
20、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,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?
21、对于潜藏的敌人,最好的办法,就是让她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。
22、以琛,不如考试的时候你在前面跑,我在后面追吧,那样我肯定跑得恨快!
23、非法同居?合法。就是男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期契约关系。
24、软饭吃多了,慢慢就习惯了。你们这种没夫人保护的人是不会懂的。
25、从现在起,就算我们一辈子相互折磨,我也不会放过你。
26、我很好,不吵不闹不炫耀,不要委屈不要嘲笑,也不需要别人知道。
27、你以后会明白,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,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。
28、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,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!而我不愿意将就。
29、当他们之间已成往事,最难堪的便是一切清晰如昨。
30、你为什么不回来?我都准备好背弃一切了,为什
查看更多>>杜甫 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 糁径杨花铺白毡,点溪荷叶叠青钱。 笋根雉子无人见,沙上凫雏傍母眠。
【赏析】 这一首《漫兴》是写初夏的景色。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景中状物,而景物相间相融,各得其妙。
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: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,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;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,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。诗人掉转目光,忽然发现: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,真不易为人所见。那岸边沙滩上,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。首句中的糁径,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,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。第二句中的点、叠二词,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,使全句活了起来。后两句浦起龙在《读杜心解》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,从全诗看,微寓萧寂或许有之,怜儿之感,则未免过于深求。
这四句诗,一句一景,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,一句诗一幅画面;而联系在一起,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。细致的观察描绘,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,闲静之中,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。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,双双皆对,又能针脚细密,前后照应。起两句明写杨花、青荷,已寓林间溪边之意,后两句则摹写雉子、凫雏,但也俱在林中沙上。前后关照,互相映衬,于散漫中浑成一体。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,语言通俗生动,意境清新隽永,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。
查看更多>>绝域从军计惘然,东南幽恨满词笺。 一箫一剑平生意,负尽狂名十五年。
注释 绝域:隔绝的地域,言其远。此指我国边疆。惘然:失志的样子。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。 东南: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。当时英、美、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、漳州(今属厦门)、宁波进行经济掠夺。词笺:写诗词的纸,亦可作“诗词”看。笺,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。 “一箫”二句:可与本年所写词《令》互参丑奴儿。其上阕云:“沉思十五年中事,才也纵横,泪也纵横,双负箫心与剑名。”箫,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。剑,指报国的雄心壮志。剑态、箫心,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。稍后三年他写的《秋心三首》中的“气寒西北何人剑,声满东南几处箫”,与此诗首二句意同。
赏析 道光三年(1823)六月,龚自珍刊定《无著词》(初名《红禅词》)、《怀人馆词》、《影事词》、《小奢摩词》四种,都103首。十数年心血付梓,捧读之际,感慨无端,因有此作。
开篇由“绝域从军”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,实指那种“气寒西北何人剑”的经世雄心,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?早在十年前,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“纵使文章惊海内,纸上苍生而已!似春水、干卿甚事”(《金缕曲·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》),如今不也还是落得“幽恨满词笺”的结局么?那么所谓“幽恨”又何指?诗人尝自陈:“怨去吹箫,狂来说剑,两样销魂味”(《湘月·壬申夏泛舟西湖……》),或者大展雄才,或者远避尘嚣,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。然而“少年击剑更吹箫,剑气箫心一例消”(《己亥杂诗》之96),于是有下文“负尽狂名”的情极之语,郁勃苍凉,令人耸然动容。 前文说过,一剑一箫是定庵诗词创作中最重要的意象,也是解析其心事的必由之途。与其他有关名篇相比,本诗之妙尤在以显豁磊落之笔,出深曲沈至之情,更明言“平生意”所在,拈来总括定庵,最得宜彰。
查看更多>>